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13/new/sep/30/today-health3.htm
眼底記憶風景,風景攬盡人群,是否曾思考過,我們也可以勾勒那最後一抹顏彩?
談生必言死,即使刻意避諱著,最終也還是只能在倉皇失措中,被硬推著去見那道生死門。然而,這一切並非完全沒得選擇。
醫學日新月異,但生命有其極限,再多的儀器與管路,如果只是硬撐著螢幕上的數據,咬牙扛著內在早已頹圮的身軀,所謂活著的意義為何?
救到底的口號喊得響亮,但每個作為必須有其目標,救到底「以愛為名」,卻讓一個已為生命奉獻努力至此的鬥士得到未來幾年攣縮的肢體、多處的潰爛褥瘡、浮腫的臉龐、鎮日與單調響音的呼吸器鏈著,再也體現不到尊嚴與舒適,將是情何以堪?
若預知人生最後的風景會是如此,能在活著的當下做好未來醫療自主計畫的訂立,當是刻不容緩之事。
近來預先簽署「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意願書」或是「器官捐贈意願書」的風氣漸盛,無非也是自主醫療的一環。過去總在病症急重時,才開始討論這個議題,往往無法妥善安排,且在亂了章法的生命步調上,徒留許多病人的苦痛與家屬的哀傷不捨。
任何一個健康的人,都應該有機會被討論自己的預立醫療自主計畫,或是事先選擇未來如果無法自行發聲,將委任誰來當自己的醫療代理人。
對於會有突發狀況的慢性患者:如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慢性腎衰竭、慢性阻塞性肺病等,或是癌症患者,都可以在自己尋常的門診追蹤中,與醫師討論當有一天面臨病況不可逆、又無法自行表達意見時,希望接受怎樣的醫療照顧,包括:是否想要放置鼻胃管灌食?是否要接受大量點滴輸液的補充?是否要接受維生措施如血液透析(洗腎),甚至,連善終的地點與方式等,都可以相談。
即使人生走到盡頭,縱然已無治癒的藥石,但並非所有的照顧也都罔效。若這是必行的幽谷,務必要相信,有一群專業又溫暖的醫療人員,準備陪伴著你度過一切身心靈的痛楚與不適,人生「五福」,最後的「考終命」(即善終),其實是我們可以主動去追尋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